在春河的劇場裡,只有兩個字「感動」

李國修老師曾說,
「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。」
春河劇團也正往這個方向前進,「希望春河的劇能對每個人的生活有點啓發,讓人們在感動之餘,能有不同體會。」
「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。」
春河劇團也正往這個方向前進,「希望春河的劇能對每個人的生活有點啓發,讓人們在感動之餘,能有不同體會。」

2016年5月復團,從第一部戲「千年婆媳夾心餅:我妻我母我丈母娘」,到最近巡演中的「當我們同在一起」,故事的主軸都圍繞在你我最熟悉的「家」,不走社會寫實的尖銳,也沒有歇斯底里的糾纏,笑鬧中總有一種相互的理解和包容。
經歷八年休養生息,復團後從春「禾」更名為春「河」劇團,取其春天到來,萬物豐收的寓意。近年隨著手機普及,大眾觀影型式和題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,搶攻人們的眼球。說起來,現在反而更像劇場的冬天。
執行長郎祖明不改其志,長年在政大商學院教EMBA學生們劇場和創意管理,以一年一檔戲的節奏,穩紮穩打地前進,「最重要的就是觀眾,我們要接近生活,讓每個進劇場的人都開心。」他希望春河的戲就像百老滙音樂劇,可以流行,也能經典。